出口信用风险

摘要:出口信用风险            什么是出口信用风险 出口信用风险是指出口企业在对外贸易活动中提供给进口商业信用后,由于进口商本身和交易过程中涉及的第三方或国家不可抗力因素,出口企业不能按时、按量收回货款的可能性。出口信用风险主要表现为海外买家信用风...

出口信用风险

       

   什么是出口信用风险

出口信用风险是指出口企业在对外贸易活动中提供给进口商业信用后,由于进口商本身和交易过程中涉及的第三方或国家不可抗力因素,出口企业不能按时、按量收回货款的可能性。

出口信用风险主要表现为海外买家信用风险(海外买家拖欠、拒绝、破产风险)、海外银行信用风险和国家政治风险。自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以来,大量银行和企业倒闭,中国出口企业面临的出口信用风险显著增加,出口坏账也迅速增加,2008年出口贸易坏账损失率为0.61%急剧上升至2009年上半年的11%.90%。在金融危机下,出口信用风险已成为出口企业面临的主要风险之一。

   出口信用风险的原因

1.客观因素

(1)国际环境的变化总是在变化。如贸易政策的变化、经济萧条、利率的变化。汇率变化等,会影响出口信用风险。例如,一些国家发生了政变.这种宏观环境的变化将极大地影响出口信用风险。

(2)国际信用风险管理水平不平衡许多发达国家积累了大量的信用风险管理经验,也形成了有效的机制和相关法律,相反,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发展中国家在这方面没有经验,有时由于国家利益狭窄,大大增加了出口信用风险。

2.主观因素

(1)企业内部责任尚不清楚。目前,部分企业没有明确的风险规避操作规则,内部责任不明确,无法统一协调,增加了信用风险。

(2)大多数企业往往忽的客户信用管理体系。大多数企业往往忽视这一环节,因为客户信息的收集、整理和分析并不像销售任务那样迫切。企业往往忽视了对潜在客户的提前和全面了解。一旦业务交易开始,就没有时间深入了解,只能根据片面信息做出决定,但也埋下了隐患。由于交易完成后,收集客户信息的紧迫性已经丧失。不再补充和动态跟踪客户信息,错过了采取补救措施的机会,直到拖欠事实发生,为时已晚。

   出口信用风险扩大表现

1.增加海外买家的信用风险

自金融危机以来,随着国际经济环境的恶化,中国出口企业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海外买家信用风险。商务部研究所2008年对500家外贸企业的抽样调查显示,金融危机后,由于海外客户拖欠货款和拒绝,出口坏账增加,并扩大。¨1.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以下简称中国信用保险)的统计数据还显示,2008年,中国企业在出口收汇方面面临的违约率增加了189%,其中美国进口商的损失增加了150%,欧洲进口商的损失增加了206%,海外买家的信用风险显著增加。

2.增加海外银行信用风险

随着金融危机在整个金融体系中的传播,世界各地金融机构的巨大损失不断出现,大量银行的流动性收紧甚至破产。以美国为例,2008年有25家银行倒闭,截至2009年9月底,共有84家银行倒闭。海外银行业整体流动性收紧和损失扩大,导致银行信用水平下降,出口贸易涉及信用结算银行信用业务风险增加,信用证拖欠、拒绝、破产事件增加,海外银行信用风险显著增加。

3.国家政治风险增加

随着金融危机的迅速蔓延,世界上许多国家的政治风险开始增加。世界著名的出口信用保险机构已经降低了一些国家的信用水平。例如,2008年发布的国家风险分析报告(2008)降低了48个国家的信用水平,其中2008年世界上最发达的3000ECD近一半的成员国风险增加和降级,包括美国、西班牙、法国、英国和其他成熟的市场国家。报告还指出,俄罗斯、巴西、韩国等与中国贸易密切相关的新兴市场国家,或由于商品价格急剧下跌,国家收入急剧下降,货币贬值甚至经济下降,或由于经常项目赤字,货币贬值风险导致国家政治风险增加。国家信用评级的下降表明,中国出口贸易面临的国家政治风险增加。

   控制出口信用风险

一是建立信用管理体系    

在接触新客户时,信用调查是最基本的信用管理手段。外贸公司可以通过银行获取客户银行的相应信息。同时,也可以要求进口商银行协助提供进口商在银行的信用状况。出口企业应善于利用银行在这方面的资源。如果需要对进口商有更详细、更深入的了解,可以通过一些国际咨询服务公司直接对进口商进行详细的信用调查。了解进口商的信用状况后,企业可以选择最合适的贸易方式。其次,还要监督老客户的支付状况,随时了解和关注老客户是否有延迟支付。四川长虹巨额海外欠款的发生,即未对老客户的支付状况进行监督核实,未能及时发现客户***问题。

出口信用风险-图1

二是重视人力资源管理、员工考核培训    

国际贸易公约和法规正在不断改进,因此有必要定期培训销售人员,不断更新业务知识,同时了解世界各地不同港口的实践,接触与货物合同履行有关的各种环节,如商业检验、装运等。在我国外贸合同***中,无论是出口公司不重视合同履行,不能按质量和数量履行合同,还是因为合同条款错误,业务经营不规范,给外国公司漏洞的机会,都属于这个问题。

以宏华为例,该公司与尼日利亚的一家买家签订了出口合同D/P(付款交单)方式付款。宏华公司如期履约,但买方迟迟未从银行赎单,后来宏华公司向我国驻该国使馆寻求帮助才发现,买方公司因涉及多起对中国公司的诈骗早被该国通缉。买方就是利用了该国海关的惯例进行诈骗。该国海关规定:货物到港后如果在规定的时间内不提货,海关有权拍卖该批货物,拍卖所得用于偿还货物在港口的费用。在D/P在这种方式下,货物到达香港后,买方采取拖延的方式,不拒绝或提货,导致宏华错过了将货物运回原船的机会。超过海关规定的时间后,买方可以在海关拍卖货物时以1/3甚至1/4的价格获得货物。如果宏华的销售人员了解该国的港口惯例D/P付款方式很清楚,可以要求使用L/C(信用证)作为支付方式,可以避免损失。

三、借鉴国际信用管理模式    

国际保理业务是一种兼具商业和银行双重信用功能的货物收付方式,介于托收和信用证之间。如今,国际保理业务对许多中国出口企业来说仍然是一个非常陌生的概念。目前,我国保理商数量有限,保理业务发展缓慢。

所谓出口信用保险,早在19世纪初就出现在英国,实际上是各国政府为促进其产品和服务出口而建立的官方信用支持机构。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是中国唯一承担出口信用保险业务的政策性保险公司,承担国家风险和买方风险。国家风险包括买方国家的外汇管制、政府征收、国有化和战争风险;买方风险包括买方信用风险(拖欠、拒付、破产等)和买方银行风险(开证行或保兑行风险)。如果宏华公司在出口时可以使用保险代理或进出口信用保险,则可以避免损失。

当然,上述业务模式之所以难以推广,是因为成本高,合同的交易利润率或交易量需要达到一定的标准。这就要求中国出口企业努力提高出口业务的利润水平,主动放弃一些风险高但利润率低的交易。

此外,国家有关部门可以建立出口企业信息交换平台。通过信息共享发布外国公司恶意欺诈信息,防止更多出口企业被欺骗。

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国际信用风险管理是加快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的产物。随着全球贸易量的不断增加,国际信用风险管理已成为国际贸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国际信用风险管理的实施需要出口企业、金融部门和国家有关部门的相互合作。

   参考文献

  1. ↑ 金彬荣,张建国.出口信用风险管理-思考建立客户信用管理体系(D).上海:上海对外贸易学院.2007
  2. ↑ 万晓兰,郭建忠.目前中国出口信用风险分析(D).福建:福州大学管理学院.2010

出口信用风险

出口信用风险发表于2022-05-27,由周林编辑,文章《出口信用风险》由admin于2022年05月27日发布于本网,共3017个字,共5075人围观,目录为外贸术语,如果您还要了解相关内容敬请点击下方标签,便可快捷查找与文章《出口信用风险》相关的内容。

版权声明:

文章:(出口信用风险),来源:,阅读原文

出口信用风险若有[原创]标注,均为本站原创文章,任何内容仅供学习参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任何内容不得引用,文章若为转载文章,请注明作者来源,本站仅为分享知识,不参与商业活动,若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删除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15775053793

9:00-18:00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