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亚经济论坛
欧亚经济论坛(Euro-AsiaEconomicForum)
官方网站网址:http://www.eaforum.cn/中文
欧亚经济论坛
欧亚经济论坛是国务院批准,以上海合作组织国家为主体,面向广大欧亚地区的大型机制性涉外论坛。发起于2005年,2007年国务院批复论坛每两年举办一届。习近平、吴邦国、贾庆林、李长春、汪洋、王勇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分别出席论坛并发表主旨演讲。
欧亚经济论坛以“依托上合组织、服务‘一带一路’、促进地方发展”为宗旨,以“共建‘一带一路’”为目标,以“高端、特色、务实”为品牌定位,是政商学界对话的开放性国际平台,在推动“一带一路”沿线各国在加强互联互通、开展国际产能合作、搭建投资贸易平台等方面取得丰硕成果。论坛由外交部指导,陕西省政府和国家有关部委、国际组织等论坛组委会成员单位固定主办,西安市政府承办。
历届论坛聚焦“一带一路”建设和上合组织地区合作优先领域以及欧亚国家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设置论坛开幕式暨全体大会,金融、文化、旅游、科技、教育、生态等分会以及投资推介、项目对接等专题活动,邀请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观察员国、对话伙伴国及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政要,国际组织代表,相关国家驻华使节,国内外友好城市代表及欧亚金融、科技、文化、生态、旅游、经贸、教育领域的政府决策者、大型企业负责人、知名人士及专家学者、媒体代表等齐聚西安,进行交流、洽谈合作,论坛规模逾千人。
论坛创办至今,其定位不断跃升,作用日益凸显。2010年中央关于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若干意见中,提出“办好欧亚经济论坛,促进中西部地区互动合作和对外开放”,确立了论坛作为西部大开发重要平台的定位。
2011年6月上合组织十周年峰会上,时任国家主席胡锦涛在讲话中指出,“努力将欧亚经济论坛打造成区域经济合作平台,促进地区经济发展繁荣”,进一步明确了论坛推动区域经济合作的战略地位。
2015年3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和行动》,明确将欧亚经济论坛列为推动“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平台。
2019欧亚经济论坛将于2019年9月10日-12日在陕西西安举行。
论坛大事件
2011年6月15日,在哈萨克斯坦首都阿斯塔纳举行的上海合作组织10周年峰会上,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在讲话中提出“努力将欧亚经济论坛打造成区域经济合作平台,更好促进地区经济发展繁荣”。
2011年11月8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圣彼得堡上海合作组织政府首脑会议上,再次倡议欧亚国家共同建设欧亚经济论坛综合园区。
2012年12月,上海合作组织授予欧亚经济论坛秘书处上海合作组织特别贡献奖。
2013年,亚经济论坛组委会在京成立。在欧亚经济论坛期间,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13个城市签署了《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西安宣言》。
2014年,中央外办明确将欧亚经济论坛确定为机制性大型涉外论坛。
2015年3月,由国家发改委、外交部、商务部三部委联合发布的《推动共建丝绸之路和21实际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中指出:要继续发挥欧亚经济论坛等国际平台的建设性作用,标志着欧亚经济论坛成为一带一路的建设平台。
分会背景
旅合会议
西汉时,张骞通西域,开辟了从长安(今西安市)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并连接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这就是举世闻名的北方"丝绸之路"。西安,作为古丝绸之路的起点,在汉唐是当时世界上最繁华、最大的国际大都市。随着经济迅速发展,古老的"丝绸之路"又焕发出新的活力。"新丝绸之路"东起连云港西至荷兰鹿特丹,横贯亚欧大陆,途经中国东西部和中亚、欧洲40多个国家和地区,是世界上最长、最具有发展潜力的经济大走廊,是中国与世界各国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陆路通道,对亚欧大陆经贸活动正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旅游合作有可能成为推动本地区经贸合作的突破口。
但是,长期以来,交通运输不畅一直困扰着中亚各国和中国西部地区,严重阻碍了该地区经贸和旅游业的发展。正因如此,联合国亚太经社理事会从1992年就开始推动"亚洲高速公路网"项目。迄今为止,包括中国、俄罗斯和中亚五国在内的32个国家已经参与了"亚洲高速公路网"项目。但要彻底解决该地区交通运输瓶颈问题,一还需要相关国家政府继续不懈地努力,二也急需有雄厚的资金投入。此外,由于交通不畅,该地区长期以来对外交往很少,较之于亚洲其他地区相对比较封闭。很多游客虽迫切希望赴该地区旅游,但均感到申请该地区国家签证困难,通关也不太便利。
本次会议将吸引本地区旅游界的政府官员和企业代表以及相关国际组织共同探讨在现有合作的基础上形成突破,让旅游成为本地区经贸合作的推动机。
圆桌会议
在过去几年中,中国和中亚各国经贸合作稳步发展,经过双方的共同努力,双边贸易额从1992年的4.59亿美元大幅攀升达到2003年的40.6亿美元。2001年6月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后,为在中亚地区形成新的区域经济安排创造了条件。当年9月的总理会晤签署文件,决定推动贸易和投资的便利化进程。2003年9月,在该组织成员国总理北京会晤期间,温家宝总理提出,未来的合作目标是建立六国自由贸易区。同年9月的总理会议通过了<关于(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多边经贸合作纲要)落实措施计划)等9个决议,包括贸易和投资、海关、质检、交通、能源、信息等11个领域、127个项目。由于中国政府和中亚国家政府积极推动该组织框架内的经贸合作,使中亚经济圈有望形成。
对于中国西部地区来说,中亚经济圈的形成是一个新的机遇。上海合作组织已经提出了明确目标,即在实现贸易投资便利化的基础上建立自由贸易区。
城市无疑会在这一目标的实现过程中发挥主导作用,城市和地方政府的交流仅仅局限在10余个通往中亚国家的口岸集镇。而如何将中亚区域经济合作的影响逐步辐射到整个西部省区,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为此,普京总统在访问西安是提出应该推动中国西部和其他中亚国家间在包括城市在内的地方政府层次上的交流与合作。这一交流将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中国西部地区的城市化进程刚刚起步,区内除了西安、兰州等少数大城市外,主要是众多亟待发展的中小城镇,而在俄罗斯和中亚地区,城市化和中小城镇的建设已经有了较长的历史,双方的城市管理者在这方面具有广泛的交流学习空间;
第二、中国西部地区和中亚地区的不仅自然气候相同,文化宗教信仰接近,同时在都存在资源型城市集中,重工业城市集中的特点,如何在这些城市的产业升级,环境保护等方面开展工作,是这双方共同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第三、双方的城市都是双方各自的经济、文化、教育中心,一些城市还具有很强的特色,例如西安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科学和教育设施发达,中亚一些城市的化学工业发达等。如果能在城市管理者之间建立起一个沟通和交流的平台,不仅有利于推动本地经济的发展,也必将大大推动自由贸易区的建设。
本次会议希望通过推动本地区城市间的对话,实现各国领导人提出的将地方政府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机制化的目标。
能合会议
中亚地区是世界上油气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2004年,俄罗斯石油产量已达4.58亿吨(较上年增产8.9%),同时还出口石油2.85亿吨(同比增加17%)。哈萨克斯坦石油产量达到5880万吨(较上年增产8.7%)。两国均创下近10年来石油产量和出口的最高水平。近年来,中亚国家推行"油气兴国战略"取得显著成效,经济连年实现强劲增长,同时也为本地区开展能能源领域的合作提供的可能
介入并参加勘探和开发俄罗斯和中亚地区的油气资源已越来越引起西方国家的关注。另外,由于俄罗斯和中亚地区靠近全球能源消费增长最快的亚洲,由于中国、日本、韩国和印度的石油需求,特别是中国能源进口需求的快速增长为中亚油气东输提供了市场和机遇。
亚洲已经成为世界石油消费的重要地区,日均石油消费量占全球每日消费的8200万桶石油中的40%。亚洲石油消费的增长速度也快于全球平均速度,2004年比上一年增长5%,快于世界3.3%的平均增速。在这种情况下,如何确保能源供应的可持续性、稳定性、安全性已经成为本地区各国所所关注的核心问题。加强在上述几方面地区性合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日益凸现。一方面,中日韩等石油进口国希望早日建立石油战略储备和应急机制,以防止可能突然出现的供应中断,另一方面,关于建立地区性多边合作保障机制的呼声也越来越高,例如,印度石油和天然气部长艾亚尔呼吁亚洲主要石油生产国与消费国建立一个地区性的石油与天然气市场,共同建立战略储备,促进相互投资,以确保石油供应的稳定。伊朗石油部长赞加内建议各国应该成立一个类似亚洲银行的金融机构,为彼此合作的能源项目提供资金支持。
本次会议由上海合作组织和博鳌亚洲论坛共同倡导,旨在在中亚主要能源供应国和东北亚能源进口国之间建立起对话渠道,是中亚地区在与海湾的"世界油库"协调配合,更好地满足亚洲国家的油气需求(尤其是东亚的中国、日本和韩国),同时,使得这一地区在21世纪世界油气供需平衡中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
金融会议
开发性金融机构早在一个半世纪以前就出现了,但真正引人注目是在二战以后,当时很多发达国家和新独立的发展中国家,都制订了加速本国经济发展的计划。由于开发性金融机构可以以国家信用为背景,具有***或准***级信用等级,使国家信用在市场上得到实现,这是开发性金融与商业金融的最大区别。因此,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开发性金融机构的基本职能都是配合国家的经济政策,支持结构调整所需要的重点行业和企业,推动本国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在经济恢复和起飞时期,作为国家干预和调节经济的重要工具,开发性金融机构对经济的快速发展做出了贡献。同样,几乎在所有的次区域经济合作中都有国际性开发性金融机构的影子。
亚洲金融危机的重要教训就是,银行不能以贷款方式承担超过自身能力的长期投资功能,长期投资项目应更多地从资本市场直接获取资金。开发性金融机构的核心是政府信用(或多个国家的联合信用,如世行、亚行等),把政府信用在资本市场、债券市场证券化变成筹资能力,债信级别高。开发性金融机构的优势正是在于将商业银行的短期资金转化为长期资金,把市场波动转变为债券波动,降低了风险。
亚洲金融危机给亚洲人带来的另外一个教训就是一定要有一个真正属于亚洲并为亚洲利益服务的区域性开发性金融机构。面对银行倒闭、信用破坏、环账增多、企业破产和失业率上升的局面,受危机影响的国家再次发挥开发性金融机构的作用重整本国经济。1998年,日本开发银行用于恢复经济的贷款占其当年贷款额42%。马来西亚发展银行重点加大对本国基础设施的投入,与此同时,一些处在经济转轨时期的国家纷纷组建开发性金融机构,如俄罗斯在1999年已组建,越南也正在组建。
中亚地区资源丰富,地理位置独特,是亚欧大陆跨国交通的重要通道,是国际贸易比较活跃的地区。但中亚国家地处内陆,经济结构单一,偏重于资源和原材料的生产和出口,只有通过加强区域合作,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有立足之地。但是,中亚国家面临着经济、社会和国家管理体制等诸方面的问题。一些国家尚未真正建立起促进私营经济发展的制度,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原则之间的矛盾也未得到彻底解决,贸易和投资壁垒依然普遍存在。区域合作特别是在交通、贸易和能源等领域的合作是中亚地区各国发展经济和消除贫困的基础。但是由于信用、风险担保等原因,本地区基础设施投入严重不足,为此,联合国亚太经社理事会会一直在策划发动成立一个欧亚发展基金,以推动本地区基础设施建设。
西安举办
开幕式
2017年9月21日至23日,2017欧亚经济论坛在西安举行,以“共建‘一带一路’:发展战略的对接”为主题。国务院副总理汪洋出席开幕式并发表主旨演讲。汪洋指出,习近平主席提出共建“一带一路”的倡议,掀开了欧亚国家互学互鉴、合作共赢的新篇章。欧亚经济论坛是中国向西开放的窗口,也是中国与欧亚国家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平台。中方愿意发挥好论坛的作用,弘扬丝路精神,促进中国与欧亚各国加深了解、增强互信、扩大合作,把潜在优势转变为更多务实合作成果,增强区域经济发展活力,造福各国人民。
承办意义
西安是中华民族和中国古老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是历史悠久的古都。建国50多年的建设和发展,西安已形成门类较为齐全的工业体系和城市服务体系,成为中国重要的航空、航天、兵器、电子、通讯设备、输变电设备、仪器仪表的科研、生产基地和辐射北方中西部地区的金融、科技、教育、旅游、商贸中心。
作为西安走向国际化的开篇之作,举办欧亚经济论坛对西安来讲,是难得的战略机遇,具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她不仅仅对于树立西安城市形象、宣传西安、推介西安,提高西安在国际上的知名度和竞争力,进一步扩大西安对外开放,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更显著的是,她是西安实现国际化发展目标的首次行动,将全方位地向世界彰显西安发展的无限活力,为西安构建更为广阔的发展平台。
首先,欧亚经济论坛将为西安拓展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浪潮的迅猛发展,特别是当前面对国际间生产力转移和生产要素优化配置的新背景,任何"躲进小楼独成一统"都无异于停滞不前,游离于世界也就必将被世界发展边缘化、从属化。因此,寻求区域合作、共谋协同发展成为每个国家、地区和城市的共识。我国与中亚各国毗邻友连,多年来,在悠久良好的合作基础上,双方开展了务实而又富有成效的合作,特别是2001年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后,我国和各成员国本着平等互利、市场经济、相互开放、多边与双边相结合等原则,充分发挥各自经济互补性强和资源丰富等优势,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合作,促进了各成员国经济的共同繁荣与发展。西安作为丝绸之路的起点,与中亚各国的交往源远流长,欧亚经济论坛的举办,重新开启了"新丝绸之路",将西安的发展定位、战略规划置于欧亚经济共同发展的大背景下,必将拓展西安从陆路向西的发展空间,扩大西安与中西亚的经贸往来,密切西安与中亚的经济合作,打开面向中亚开放的出口,纵深向西亚、欧洲及南亚辐射,逐渐融入欧亚产业经济链条,成为西安加入国际产业分工和全球化体系、实现建成国际化城市目标的第一步,西安将步入国际化发展的起跑道和全球化市场的竞技场,积极主动承接世界产业的转移,参与国际经济循环,引进各种国际资本,增强经济实力,推进国际化进程,实现加快发展、科学发展的目标。
其次,欧亚经济论坛将对西安发展产生持续的联动效应。西安地处内陆地区,是西北的门户,是陆路开放进入中亚的首选城市,也是新亚欧大陆桥中国段沿线最大的中心城市,以西安为圆点、500公里为半径的区域里,西安是唯一的特大型城市。作为以谋求合作、协同发展、共话未来为目的的高端论坛,欧亚经济论坛对西安的影响将不是单一的、也不是短暂的,它对西安必将产生持续的联动效应。按照"四化"发展理念的要求,西安国际化的目标定位就是要确立更高的发展目标,主动地加入国际产业分工,凭借西安独有的优势资源实现加入全球化体系的目标,并最终使西安成为国际化城市。面对当前全球产业结构调整转移和国际资本流动加快的机遇,针对入世后市场进一步开放的形势,只有放眼世界看西安、站在全局看西安、跳出西安看西安,才有可能使西安快速实现国际化。以谋求多边合作为基调的欧亚经济论坛将不仅仅为欧亚发展搭建一个共话协商的平台,促成一系列合作协调机制,强化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分工合作,使创新速度加快,经济增长的效果明显提高。更重要的是它将鸣起西安向国际化进发的第一响,迈出西安打造东西方文化交流中心的关键一步,创造一个放眼看世界、全局看西安的机会,犹如为西安敞开了一扇瞭望的窗口、开放的大门,以此为契机,西安将用国际化的目光来审视市情,按照国际惯例和规则规范政府行为和社会服务,按照国际的安全质量功能标准组织生产,按照国际生产要素配置要求改善投资环境,不断加强经济、技术、文化等多方面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深入挖掘、整理、研究历史文化,着力发展现代文化、学术事业和文化产业,彰显西安的文化魅力和文化吸引力,张扬世界历史文化名城特色;提高旅游产品、旅游环境和旅游服务的国际化程度,打造具有世界影响的特色旅游品牌,创建一流的国际旅游目的地;努力把握世界技术革命和产业调整的趋势,制定正确的技术、产业创新战略,加快融入国际经济体系;积极开展城市外交与对外民间交流,推进社会文化交往国际化,逐渐把西安融入国际经济大循环,纳入世界城市体系,真正分享到全球化的益处,实现西安国际化目标定位。
第三,欧亚经济论坛将为西安发展创造良好的区域环境。随着国际化进程的加快,环境也成为重要的生产力,城市发展不仅要有一个统一良好的内部环境,还需要有一个开放有序的外部环境。西安地处西部,其黄河中上游中心城市的核心地位赋予了很好的物流概念,而旅游和商贸又是西安首当其冲的特色和优势。如何在新一轮汹涌澎湃的全球化的浪潮中,积极参与世界生产要素分配,融入全球竞争?从目前来看,地处内陆的西安应积极主动与周边区域对接,特别是发挥其西部区域中心城市的作用,延伸发展触角,打通向资源富集、潜力无限、空间广阔的西部乃至中亚延伸的通道,成为与中亚协同发展的跳板和纽带,让西安在欧亚经济的共荣中承载希望、铸造辉煌。旨在共商欧亚发展未来的欧亚经济论坛将开辟一系列高层对话、圆桌会议、磋商会晤,努力在实现贸易投资便利化的基础上推动建立自由贸易区,进一步完善资本、劳动力、技术、土地、商业等市场体系,消除不合理市场壁垒,逐步形成互动的产业发展格局,发挥能源、旅游资源和劳动力资源丰富的优势,互动承接产业转移,主动接受双方产品扩散,构筑国际间人流、物流、休闲旅游圈,协调解决跨地区、跨流域的重大环境问题,共同保护好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力求在能源、旅游、金融、交通等方面谋求合作空间,达成共识,这些将为西安发展创造良好的区域体制环境、产业环境、交通环境和生态环境,给予西安发展无限的活力和动力,西安将与欧亚充分对接,进而逐渐融入国际经济发展的大潮流。
相关条目
参考文献
- ↑论坛背景.欧亚经济论坛官方网站
- ↑汪洋出席2017欧亚经济论坛并发表演讲.国务院.2017-09-21
欧亚经济论坛
欧亚经济论坛发表于2022-06-10,由周林编辑,文章《欧亚经济论坛》由admin于2022年06月10日发布于本网,共7364个字,共5537人围观,目录为进出口贸易,如果您还要了解相关内容敬请点击下方标签,便可快捷查找与文章《欧亚经济论坛》相关的内容。
版权声明:
文章:(欧亚经济论坛),来源:,阅读原文。
欧亚经济论坛若有[原创]标注,均为本站原创文章,任何内容仅供学习参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任何内容不得引用,文章若为转载文章,请注明作者来源,本站仅为分享知识,不参与商业活动,若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