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非合作论坛

摘要:中非合作论坛 中非合作论坛(ForumonChina-AfricaCooperation,FOCAC)官方网站网址:http://www.focac.org/什么是中非合作论坛中非合作论坛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一些非洲国家之间为进一步加强友好合作、促进共同发展而举行的定期对话论坛。中非合作论坛每三年举行一次,首届部长...

中非合作论坛

中非合作论坛-图1

中非合作论坛(ForumonChina-AfricaCooperation,FOCAC)

官方网站网址:http://www.focac.org/

什么是中非合作论坛

中非合作论坛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一些非洲国家之间为进一步加强友好合作、促进共同发展而举行的定期对话论坛。中非合作论坛每三年举行一次,首届部长级会议于2000年10月10日在中国北京举行。

中非合作论坛成立的背景

中国和非洲的友好交往历史悠久。新中国成立以后,随着1956年与埃及的建交,中非正式开启友好外交关系,现已历经5O余载。2O世纪6O年代,中国与非洲国家是反帝、反殖统一战线的战友。在当时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的年代,非洲人民通过英勇斗争,摆脱了殖民统治,赢得了独立。中国曾在本身经济困难的情况下,勒紧裤带大力支援过非洲的民族解放运动。世纪之交,国际形势发生巨大变化,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两大主题。然而,世界并非处处太平,威胁和平、阻碍发展的因素依然存在。

冷战结束后,美国称霸世界、对外干涉的劲头有增无减,发展中国家尤其是国力孱弱的非洲国家面临外来干涉的严重威胁;不合理的国际经贸规则对严重依赖农矿产品出口的非洲国家危害尤甚,非洲经济日趋“边缘化”,社会发展面临着贫困化的严峻挑战。这样,包括中国和大部分非洲国家在内的发展中国家都处于同样的不利境地,反对霸权主义和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成为中国和非洲国家的共同诉求。

如何应对挑战,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是中国和非洲国家在世纪之交共同面临的问题。一些非洲国家提出,中非关系的发展应顺应变化了的形势,中非之间也应建立像美非商贸论坛AGOA、英联邦会议、法非首脑会议、日本东京非洲发展国际研讨会和欧非首脑会议那样类似的大规模高层联系机制,通过集体对话就共同关心的和平与发展问题加强磋商与交流。中国认为,中方完全有条件,而且有必要探索新思路,为中非关系在新世纪的发展构筑新的框架。1999年1O月,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致函有关非洲国家元首和非统秘书长,正式发出召开论坛会议的倡议,得到非洲国家普遍的积极响应。2000年1O月和2003年12月,中非合作论坛第一届、第二届部长级会议相继在北京和亚的斯亚贝巴召开。中非合作论坛的创立是中非关系史和中国外交史上的一次创举。它是中国政府进一步巩固和加强与非洲国家友好合作关系,迎接新世纪的一次重要的和有益的探索。

中非合作论坛的重要性

中非合作论坛成立于2000年,至今已有近十二年历史。论坛的成立无疑是中非关系史上一个重要的事件,引起世人关注。论坛的重要性日益显现出来,已演变为一个影响当代历史进程的重要机制。这表现在以下方面:

首先,论坛为中国这一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非洲这一发展中国家最为集中的大陆的合作创造了一种新的模式,为解决全球贫困问题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和方式。论坛倡导的一种双方平等互利的新合作模式,直接关系到现存的世界政治—经济体系的合法性问题。

其次,论坛合作的基础是互相尊重、平等互利、求真务实,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并为中国其他类似论坛所效仿。论坛从一种比较松散的组织方式演变成一种较为灵活、有相应辅助机构的固定机制。

中非合作论坛的特点

中非合作论坛是中国同非洲国家在平等互利、共同发展的基础上开展集体对话、进行务实合作的重要平台和有效机制。它的成立标志着中非关系开始由政治主导型或经济主导型向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全方位务买、理性合作关系的转变。具体地说,有以下几个特点:

1.中非合作制度化、经常化

自2000年中非合作论坛成立以来.论坛每三年召开一次。在中国和非洲国家轮流举行。每次会议都推出切实可行的合作举措,使得中非合作制度化和经常化。会议期间.中非领导人开展面对面的集体对话,共同促进中非在各个领域的广泛合作.推动中非关系的发展。

2.明确中非合作战略目标

在中非合作论坛北京2000年部长级会议上,中非双方就已经提出“建立新型战略伙伴关系”2006年1月12日,中国首次发表《中国对非洲政策文件》,明确了中非新型战略伙伴关系的具体内涵。即政治上平等互信。经济上合作共赢,文化上交流互鉴的新型战略伙伴关系。这一关系的定位在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上得到非洲国家领导人的一致认可,写入《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宣言》之中。中非新型战略伙伴关系到底新在哪里?首先,新型战略伙伴关系不同于传统的朋友关系;其次,新型战略伙伴关系不同于一般的战略伙伴关系;第三,在这种关系之下,中非进行全方位、多领域的合作;第四,中非新型战略伙伴关系以互利共赢为基础。

3.强调中非合作的原则

早在2O世纪60年代初,周恩来总理访问非洲时,提出了中国在处理同非洲和阿拉伯国家的关系时的《五项立场》和中国政府对外提供经济技术援助应该遵守的《八项原则》,这些立场和原则奠定了6O、7O年代中非政治合作的基础。8O年代初,根据形势的变化,中国提出了同非洲国家开展经济技术合作时遵循“平等互利、讲究实效、形式多样、共同发展”四项原则。

2000年首届中非合作论坛通过的《中非经济和社会发展合作纲领》提出中非将在未来发展中遵循以下合作原则:“平等互利;形式与内容多样化;注重实效;实现共同发展:以友好方式消除分歧。”在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上,胡锦涛主席将中非合作的原则概括为四点,即“真诚友好、平等相待、相互支持、共同发展”。

尽管各个时期中非合作原则的表述有所区别,但是核心思想并没有改变,如平等互利、共同发展以及在合作的时候不附加任何政治条件。这些原则是中非关系能够经受住历史岁月和国际风云变幻考验的基础,并受到非洲国家的普遍欢迎。

4.行动计划落实得力

中国在落实与非洲制定的行动计划时能够做到“言必信,行必果”,并且相当雷厉风行。前两次论坛提出的行动计划均已得到落实,比如有关减债,中国在承诺的时问内,提前同31个非洲最不发达国家和重债穷国签署了免债议定书,减免到期债务156笔,共计105亿元人民币。中非合作论坛第二届部长级会议确定的2004至2006年人力资源培训计划已顺利完成,中方在“非洲人力资源开发基金”项下为非洲培训各类人才1万多人。中国在第三次中非合作论坛上做出的承诺也在顺利落实之中。中国对非援助、投资规模进一步扩大,中非经贸继续增长,中非发展基金正式启动,中国援助非盟会议中心已经动工,免债、免关税等工作正在高效、有序进行。

中非合作论坛的最大特点是互利共赢。中国在与非洲的合作中也实现了自己的经济和政治利益;非洲通过中非合作论坛在减债、人力资源开发、中非经贸合作等方面取得了实实在在的好处,中国成为非洲经济发展的新动力。

中非合作论坛的主要成就

回顾中非合作论坛创立外来历程,它通过构建制度化的沟通渠道,扩大了信息交流量,降低了彼此合作的交易成本,使中国对非洲国家的需求有了深入了解,为中非关系的持续健康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纵观中非合作论坛运行十余年的历史,“互助”与“双赢”是双方合作的基本特征,前者体现在中非双方在国际舞台上的互相帮助和互相支持,共同致力于维护国家主权、民族权益和构建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而后者则表现为中非双方在谋求经济和社会发展等领域的互利合作和互相学习。对此《纽约时报》也给予了肯定,认为“中国与非洲平等者之间的注重实效的关系,...以互利、互惠和共同富裕为前提”。

发展中非经济关系是创建论坛机制的首要动因,论坛创立以来中非之间在贸易、投资和援助等合作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构筑了中非友好合作关系的坚实基础。据统计,中非贸易额从2000年的106亿美元增至2011年的1663亿美元,年均增长30%以上,中国已连续三年位居非洲第一大贸易伙伴国。目前在非洲中资企业超过2000家,涵盖50个非洲国家。援助是中非经济合作的重要内容,通过中非合作论坛这种多边合作机制,有助于从整体上统筹规划援非项目、合理安排资金,也可以扩大对非援助的政治效应。中国将援助重点移向那些重度贫困国家。在第一次“中非合作论坛”上,中方就承诺两年内减免非洲32个重债国共100亿元人民币的债务;在2006年北京峰会上,胡锦涛主席宣布“免除同中国有外交关系的所有非洲重债穷国和最不发达国家截至2005年底到期的政府无息贷款债务。”在卸去非洲国家负担的同时,中国还通过加强在社会民生和基础设施等领域的投资,帮助非洲国家构筑自己的发展体系,从外部输血实现内部造血,这是当前中非经济合作的最大特色。对于中国对非投资的意义,非洲学者给予了积极评价:中国投资不仅有利于非洲本土企业,也为当地市场提供了更多的商品。突尼斯驻华大使也认为:近十年来,非洲大陆实现了6%的增长率,其中的2%应归因于中国。

在中非合作论坛的框架下,中非政治合作取得了长足进步,中非双方在国际事务中的配合日益密切、领导人互访数量和频率有了很大提升,同时,中非安全合作也取得了新成绩。通过论坛框架,中非双方在联合国改革、国际金融危机、气候变化、多哈回合谈判、发展、人权、打击海盗等重大全球性问题上得以进一步协调立场、相互配合、共同维护自身权益。双方高层领导人的频频互访,既是中非友好关系的重要标志,也是深化合作的重要机遇。2006年的北京峰会,有42个非洲的元首或首脑出席了会议,“无论是前苏联还是美国,都没有做到过”。

其后至今的六年中,非洲共有近百位的总统、副总统、总理和议长等政要访华或出席中方举办的活动。中方领导人也高度重视对非洲国家的回访,以务实行动推动中非新型战略伙伴关系前进,2007年9月,中非外长在联大会议期间举行首次政治磋商,正式启动了论坛框架内的中非外长级定期政治对话机制,同时,中非法律论坛和“中非地方政府合作研讨会”等内政合作也已逐渐展开。在中非安全合作方面,中国也已发挥了自己的作用。中国是联合国常任理事国中最大的出兵国,已派遣1500名维和人员在非执行任务。

中非合作论坛框架下的科技合作,是中非关系中最具深远影响的一大领域,科学技术不仅为政治、经济发展提供了智力保障,在科技的传播过程中还构成了中非人民相互沟通的思想纽带,这将成为中国在非洲最为坚实的“软实力”基础。在中国经济实力有限、政治影响力尚逊于西方的情况下,战略意义上的文化交流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间接弥补不足。非洲发展的关键要靠非洲本土人才,基于帮助非洲发展的真诚意愿,中国在各个层次向非洲国家提供智力支持。自中非合作论坛成立以来,中国政府逐年增加非洲国家留学生奖学金名额,从1999年的1138名增至2006年的2000名,2009年达4000名。自2009年北京峰会以来,中方共为非方培训各类人员2.4万人。第四届部长级会议提出的“中非联合研究交流计划”是中非科技合作的亮点,它旨在为双方一流学者和智库提供高层次的交流平台,以为出台更好的合作政策提供智力支持,现已支持中非智库和学术机构举办14场研讨会,资助中非学者500人次访问交流,支持学术机构开展课题研究项目28个。除了将非洲人请到中国进行学习交流之外,中国还派遣大批技术人员赴非洲帮助当地发展农业和医疗事业。自北京峰会至今,中国已向非洲国家派遣了42支医疗队,共有1200人次的中国医疗人员为非洲服务。

中非合作论坛二十周年

冷战结束之初,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著名经济学家莱斯特·瑟罗教授曾预言:在21世纪有资格站上世界舞台的经济体是欧盟、美国和日本。他没想到,中国在21世纪崛起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也没想到,著名咨询公司盖洛普(Gallup)发布的《评价世界领袖(2018)》报告显示,世界134个国家和地区的民众对中国领导力的认可度达34%,高于美国的31%,这是2008年以来中国领导力认可度第二次超越美国,创下中国10年来新高;他更没想到,2020年美国已严重依赖从中国进口的制成品,并且将中国摆上主要竞争对手的位置,特朗普总统更是将摆脱对华依赖作为2020年的竞选承诺之一。

对美国而言,与中国竞争的结果不仅将影响自身经济发展走向,而且关乎所谓“模式之争”,即认为其一旦被中国超越,将丧失自身霸权地位。尽管这只是美国的单方面认知,但对认识当代世界政治至关重要。受这种认知影响,发展中国家似乎成为中美争夺的重点地区。因此,客观评估这一认知对中非关系的影响十分重要。中非合作论坛成立二十年来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当前,中非合作面临众多机遇与挑战,中国应在继续促进中非合作的同时,客观认识和把握国际局势,趋利避害,使中非合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保驾护航。

中非合作论坛:历程、成就与辨析

中非合作论坛已走过二十年历程。虽然期间遇到了一些困难和挫折,但论坛取得的成绩令世人瞩目。从论坛的缘起、成立到合作过程,从宣言和行动计划到各项举措的落实,每个阶段都体现了中非双方互相尊重、平等合作和互利共赢的特点。中国学者沈晓雷指出,“中非合作论坛的成立有其历史必然性。一方面,它是中非友好合作关系长期发展的结果,另一方面,它又源自中非双方共同的需求。”他从论坛发展的角度,将中非合作划为三个阶段。第一届部长级会议到第四届部长级会议(2000—2009年)为第一阶段,合作主要集中在经济领域,内容从以贸易为主到贸易与投资并重。第四届部长级会议到约翰内斯堡峰会(2009—2015年)是第二阶段,合作内容在继续深化经贸合作基础上加强人文交流。约翰内斯堡峰会至今(2015至今)是第三阶段,合作内容在经济领域从产能合作拓展到产业对接和共建“一带一路”,和平安全合作成为重要合作领域,治国理政经验交流成为合作新亮点。

应该看到,中非合作论坛成立和顺利发展得益于世界趋向和平发展及发展中国家希望团结互助的大环境。自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国际形势的发展使中非双方日益认识到彼此合作的重要性及优势,非洲方面率先提出建立论坛的建议。从中非合作论坛的提出与成立及每次会议的筹备操作,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始终贯穿其中,双方的平等精神和合作诚意突出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非洲国家在中非合作论坛的酝酿过程中作出了重要贡献。从1991年至今,中国外长每年首次出访都选择非洲国家。1998年3月,唐家璇就任外交部长后访问了几内亚、科特迪瓦、加纳、多哥和贝宁5个非洲国家。同年,毛里求斯外交部一位司长和其他非洲外交官在出席中国举办的非洲法语国家司局级外交官研修班时提出在中非关系方面,希望建立“一国对多边的伙伴关系”(OneToMultiPartnership)。埃及资深外交官、曾任非洲统一组织要职的艾哈麦德·哈加戈(AhmedHaggag)代表非洲统一组织出席1999年1月在北京中国美术馆举办的非洲艺术大展活动时,明确提出中非之间建立多边合作机制的建议。1999年,马达加斯加外长利娜·拉齐凡德里亚马纳纳(LilaHonetaRatfandrihamanana)访问中国。这位出身于文学世家的女外长学识渊博、视野开阔,非常重视中非关系。在与唐家璇外长会谈时,她提到非洲国家和许多发达国家建立了机制性合作平台,因此提议建立一个论坛,以巩固中非友好关系,加强中非合作。可以说,非洲有关人士的多次推动为最终促成中非合作论坛的启动和创立作出了重要贡献。

第二,论坛筹备和议程操作体现了平等协商的精神。中国外交部与商务部官员在每次论坛前均会拜访非洲国家相关人士,充分听取各方意见,在双方商议后确定合作领域。论坛操作过程也由双方共同完成。论坛一般由中非双方推出共同主持人,会议在中国和非洲国家轮流举办,充分体现了平等合作的精神。这种精神也对大国对非关系产生了积极影响。例如,1993年成立的东京非洲发展国际会议的前五届均在日本举行。非洲国家向日本提出应向中国学习,适时在非洲举行,遂主办方决定第六届东京非洲发展国际会议在肯尼亚举行。在中非合作论坛举办过程中,中非国家领导人充分发表意见,就双方合作领域展开广泛讨论和协商。

第三,论坛会议成果的落实充分体现了双方务实合作的风格,使中非合作论坛在过去二十年内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在协助非洲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成绩显著,建成铁路和公路里程均已超过6000公里,建成近20个港口和80多个大型电力设施,便利了非洲交通,促进了非洲工业化进程,提升了非洲自主发展能力。在民生领域,中方迄今已援建130多个医疗设施、45个体育馆、170多所学校,近5年共培训非洲各类人才超过20万人次,分布在各行各业,为增进非洲人民的切身利益和福祉作出重要贡献。在贸易投资方面,2019年中非贸易额突破2000亿美元,中国连续11年成为非洲第一大贸易伙伴。中国对非直接投资存量达1100亿美元,3700多家中国企业在非洲投资兴业,为非洲经济的持续增长提供了强劲动力。中方已累计派出医疗队员2.1万人次,迄今在非洲各国医治病患2.2亿人次。更重要的是,论坛始终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和正确义利观,不干涉非洲国家内政、不附加政治条件、不强人所难;注重倾听非洲声音,尊重非洲意愿,契合非洲需要。这种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也得到了国际社会的高度认可。2018年来华参加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的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指出:“中非合作有利于和平安全,有利于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

中非合作成就非凡,也经受了各种考验。最为突出的一次是非洲联盟总部会议中心建成后的谣言事件。援建非洲联盟会议中心项目是中国在2006年中非合作论坛上作出的承诺,以支持非洲地区一体化进程。2009年6月,该项目在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正式启动,2011年11月竣工,由一栋20层的办公主楼、一个可容纳2505人的会议中心以及一栋有31个小会议室的建筑组成,总建筑面积为11.2万平方米。这是中国继坦赞铁路之后对非洲的最大援助项目,共投入8亿元人民币(约合1.237亿美元)。中非双方将这座配备各种先进设备的大型建筑视为双方传统友谊的象征。然而,这一标志性建筑却被某些法国媒体渲染为中国在非洲影响力的宣示,并掀起炒作“中国殖民非洲”的新一波浪潮。个别西方媒体在2018年非洲联盟峰会召开前夕恶意炒作“中国借援建非洲联盟会议中心对非洲联盟窃听”的谣言。英国《金融时报》以耸人听闻的标题《非洲联盟就黑客攻击总部指责中国》发布了虚假报道。文章纯属臆测,通篇无法提供任何非洲联盟官员就相关事件对中国的指责。这种有违新闻职业道德的歪曲报道竟被法国《世界报》等转载。对此,非洲联盟委员会主席法基指出,“这完全是制造谎言,挑动是非。非洲联盟认为中方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做这样的事情。中非关系不可动摇,非洲联盟与中国的共同任务是加强合作,增进双方人民福祉。这样的谣言绝不会损害中非关系,也不会让我们分心。”

非盟会议中心项目是中国援助非洲重点项目之一,也是中国政府继坦赞铁路后对非洲最大的援建项目。图为位于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的非盟会议中心及综合办公大楼。

中非合作:疑虑、抨击与评价

中非关系源远流长。进入21世纪以来,双方合作关系快速发展。2000年10月,中非合作论坛建立。2001年12月11日,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二十年来,中国在现存的国际经济体系中吸收各国经验,经济总量不断增加,社会发展取得进步。同时,中国以各种方式回馈国际社会,与非洲的发展合作是其中的重要成就之一。中非合作不仅有别于西方长期以来控制的对非国际援助模式,而且不断取得新突破,西方对中非关系的快速发展产生了焦虑、偏见和忌妒情绪,部分西方媒体针对中非合作发起各种无端指责,包括“掠夺资源论”“援助方式有害论”“漠视人权论”“破坏环境论”“帝国移民论”及近年来的“债务陷阱论”等。诸多恶意指责中最为典型的是“新殖民主义论”。2006年,英国外务大臣杰克·斯特劳(JackStraw)访问尼日利亚时,公开指出“中国在非洲所为与英国100多年前的殖民活动相似”,从而引发西方对中非关系性质的恶意攻击,指责中国对非洲进行所谓的“新殖民主义”“经济帝国主义”。虽然国际社会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对中非合作论坛取得的成就表示充分肯定,但西方媒体攻击中国在非洲搞“新殖民主义”的陈词滥调仍不绝于耳。

然而,最有资格对中非合作做出评价的是非洲人民。2015年皮尤全球民意调查“对中国的看法”报告表明,非洲民众对中国普遍具有好感,这一比例在加纳占80%,在埃塞俄比亚和布基纳法索占75%,在坦桑尼亚占74%,在塞内加尔、尼日利亚和肯尼亚占70%,在南非占52%。2017年8月14日,中非媒体对话会在南非约翰内斯堡举行。12家非洲媒体的代表就“相知相通”“通力合作”“携手未来”三个议题进行交流,驳斥了西方媒体的相关指责,并对中非合作进行了客观评价。卢旺达《新时代报》主编塔萨姆巴表示,“西方媒体反映的是‘脏乱差’和没有希望的非洲,对中非的发展成果总是‘选择性失明’;中非媒体合作有助于非洲人民了解中国,也会让中国人民更好地看到非洲欣欣向荣的一面。”加纳《发现者报》的达科认为,西方媒体试图将中国描画成非洲的“新殖民者”,制造中国“新霸主”的假象,从而将中国视作应被警惕监视的对象。他希望中非媒体合作能扭转这一错误局面。2019年12月5日,皮尤民调报告表明,对华印象的正面和负面之比在突尼斯为63%/16%,在尼日利亚为70%/17%,在肯尼亚为58%/25%,在南非为46%/35%。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外长迄今连续30年每年首次出访都选择非洲国家,在国际交往史上堪称独一无二。这一传统主要基于三个原因:中非世代友好的历史传统和患难与共的特殊情感;中非深化合作、共同发展的现实需要;中非加强国际协作、维护共同利益的重要使命。情感、需要和使命决定了中非合作的意义,也诠释了其持久性。近期,中非互相支持也表现在香港问题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法》,明确定义了从事分裂国家、颠覆国家政权、恐怖活动、勾结外国或境外势力危害国家安全等四类犯罪行为及相应刑事责任。不少非洲国家政党政要在香港国安法和香港因新冠肺炎疫情推迟立法会选举等问题上坚定支持中国,反对并谴责部分国家妄图干涉中国内政的行为。

当然,中非实际发展程度不同以及处于全球工业生产链的地位不同是客观存在的现实,双方在国际舆论环境中也面临一些挑战。虽然在关于自然/人类、生命/生存、个体/群体、权利/义务、选举/民生、自由权/生存发展权关系等问题上,中国与非洲国家有各自看法。但在处理这些关系时,中非只要坚持求同存异,就可以实现双方的和平共处和共同发展。更重要的是,中国文化与非洲文化还具有很多相同点,包括集体主义、敬老尊贤、平等观念和宽容待人等方面的理念和实践。比如,对于人权的定义,非洲人强调乌班图(Ubuntu)精神,包含“人道待人”(对别人仁慈)和“天下共享,连接众人”(人类命运共同体)两层意思,即一个人的存在只有在他人存在的情况才能体现,个人价值只有在与众人的诸种社会关系之中才能实现,个人与集体是一种共存关系。这一概念认同在包括非洲联盟在内的整个非洲相当普遍,也与中国强调的集体主义价值观有极大的相通之处。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初期,武汉采取封城和严格的管理措施在较短时间内即得到在华非洲人的逐步理解。随着疫情在中国的缓解和在非洲的日益严重,中非双方领导人不断沟通,互相支持抗疫斗争。中国向非洲国家提供大量抗疫物资,分享抗疫经验并派出医疗专家组,深化公共卫生领域合作。双方在以人民生命为要、支持世卫组织的努力以及合作抗疫等方面采取一致行动并互相支持。虽然美国国务卿蓬佩奥频频高调宣称“美国对帮助非洲抗击新冠病毒的贡献无人可比”,但事实已经证明,谁才是非洲国家真正值得信赖的伙伴。

在6月17日举办的中非团结抗疫特别峰会上,习近平主席指出,中国将继续全力支持非洲抗疫行动。双方应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尽最大努力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坚定不移携手抗击疫情,坚定不移推进中非合作,共同打造中非卫生健康共同体和更加紧密的中非命运共同体。会议发表《中非团结抗疫特别峰会联合声明》,向国际社会发出中非团结合作的时代强音。这种合作抗疫除了药品和人员的互相帮助外,也落实在技术合作方面。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中国国药集团和摩洛哥等非洲国家有关方面密切沟通,协商达成了《新冠灭活疫苗临床合作协议》《新型冠状病毒灭活疫苗合作协议》,中国研制的新冠疫苗取得了摩洛哥政府的临床试验许可,并已经开始在埃及进行第三期临床试验。在中非合作抗疫过程中,虽然时有内外部的杂音,但只要双方抱着尊重事实、求同存异的态度,相关问题一定会得到妥善解决。中非互为重要的战略伙伴,非洲也是“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参与者。从全球减贫发展的千年目标来看,中非互为依托,其战略意义不言而喻。中非已成为彼此重要的商品市场和产能合作方。非洲是中国重要的战略物资供应方、重要的投资地和产能转移地,更将成为中国重要的金融突破口。

参考文献

  1. ↑姚桂梅.中非合作论坛及其经贸影响(A).亚非纵横.2008,1
  2. ↑张忠祥.中非合作论坛在非洲发展中的作用(A).国际交流.2008,2
  3. ↑薛琳.中非合作论坛的发展脉落、成就与未来方向(A).亚非纵横.2013,4
  4. ↑中非合作论坛二十周年:历程、成就与思考.中国社会科学网.2020-10-13

中非合作论坛

中非合作论坛发表于2022-06-10,由周林编辑,文章《中非合作论坛》由admin于2022年06月10日发布于本网,共10182个字,共5063人围观,目录为进出口贸易,如果您还要了解相关内容敬请点击下方标签,便可快捷查找与文章《中非合作论坛》相关的内容。

版权声明:

文章:(中非合作论坛),来源:,阅读原文

中非合作论坛若有[原创]标注,均为本站原创文章,任何内容仅供学习参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任何内容不得引用,文章若为转载文章,请注明作者来源,本站仅为分享知识,不参与商业活动,若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删除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15775053793

9:00-18:00

关注我们